唐诗宋词2024

苏轼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名 作者 朝代 热度
红梅三首 其三
苏轼 292
戏子由
苏轼 292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一
苏轼 284
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丈嗜石故以遗其子子明学士子明有诗次韵
苏轼 265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其一
苏轼 260
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苏轼 260
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苏轼 257
和秦太虚梅花
苏轼 242
和陶时运四首 其四
苏轼 235
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
苏轼 234
曹既见和復次韵
苏轼 234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二
苏轼 226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苏轼 224
杜介送鱼
苏轼 221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其五
苏轼 210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
苏轼 208
次韵钱越州见寄
苏轼 202
十月二日将至涡口五里所遇风留宿
苏轼 201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其七
苏轼 198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其三
苏轼 196
又次韵二守许过新居
苏轼 185
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
苏轼 177
和王胜之三首 其三
苏轼 171
楼观
苏轼 165
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 梅花
苏轼 163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其二
苏轼 161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苏轼 149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苏轼 149
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
苏轼 145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苏轼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