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佑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佑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復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佑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马骐序)。着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次伯通云顶山长句韵
|
吕陶 | 宋 | 290 |
上韩端明
|
吕陶 | 宋 | 270 |
致斋北园因记旧游书呈经甫
|
吕陶 | 宋 | 264 |
戏作客从中州来
|
吕陶 | 宋 | 262 |
和喜雪
|
吕陶 | 宋 | 258 |
和王霁太博见寄
|
吕陶 | 宋 | 241 |
秋郊
|
吕陶 | 宋 | 236 |
云顶山次韵
|
吕陶 | 宋 | 227 |
和知府右丞秋贡燕士席上所赋
|
吕陶 | 宋 | 221 |
和陈图南州学石柱题名之作三首 其二
|
吕陶 | 宋 | 221 |
岷峨王髙士赍牟中秘墨帖来求跋自言能护真气炼大丹罹兵祸而辍同辈有志于斯事者皆然又言老人村凡二三百岁者亦皆死于兵嗟夫兵之祸生灵甚矣祸蜀则尤惨祸及髙士更不轻矣遂为之赋诗
|
吕陶 | 宋 | 220 |
观打春牛和韵
|
吕陶 | 宋 | 217 |
送杜常
|
吕陶 | 宋 | 198 |
次韵李才元舍人二首 其二
|
吕陶 | 宋 | 177 |
即席送尧天
|
吕陶 | 宋 | 165 |
过罗氏圜亭
|
吕陶 | 宋 | 163 |
廨舍之北有海棠二本惜非其地移植庭前呈晦甫同年博士
|
吕陶 | 宋 | 157 |
王定国北归过衡阳惠示四诗其聚散忧乐之兴尽矣率赓二篇可资笑噱 其一
|
吕陶 | 宋 | 144 |
和陈图南安昌岩避暑诗二首 其一
|
吕陶 | 宋 | 135 |
送杨圣愈口中赴益倅
|
吕陶 | 宋 | 131 |
竹枕
|
吕陶 | 宋 | 118 |
致政侍郎知郡学士赓和诗凡数篇谨用元韵寄呈知郡学士
|
吕陶 | 宋 | 118 |
和重九游柳溪
|
吕陶 | 宋 | 113 |
次韵张怀安喜雨诗
|
吕陶 | 宋 | 111 |
伏日池上二首 其一
|
吕陶 | 宋 | 107 |
晚倚南楼
|
吕陶 | 宋 | 106 |
有触
|
吕陶 | 宋 | 106 |
赵府君挽词
|
吕陶 | 宋 | 104 |
和陈长蒨休致二首 其二
|
吕陶 | 宋 | 103 |
喻延平挽词
|
吕陶 | 宋 |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