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 其六
|
李廌 | 宋 | 83 |
雨中宿超化寺
|
李廌 | 宋 | 81 |
雨中游法王寺诗
|
李廌 | 宋 | 81 |
琴台
|
李廌 | 宋 | 79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二
|
李廌 | 宋 | 79 |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其二
|
李廌 | 宋 | 78 |
颜鲁公祠堂诗
|
李廌 | 宋 | 78 |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其四
|
李廌 | 宋 | 77 |
咏斋诗
|
李廌 | 宋 | 77 |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其三
|
李廌 | 宋 | 76 |
秦觏少章寄寂斋
|
李廌 | 宋 | 75 |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卢可自酇来同游灵溪石门双池等胜处某作六诗率张会川作 其五
|
李廌 | 宋 | 75 |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韵三首 其三
|
李廌 | 宋 | 75 |
镜屏诗二首 其二
|
李廌 | 宋 | 75 |
月岩斋诗
|
李廌 | 宋 | 74 |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 其一
|
李廌 | 宋 | 74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一二
|
李廌 | 宋 | 74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四
|
李廌 | 宋 | 74 |
曹华国之子赠诗次韵答之
|
李廌 | 宋 | 73 |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卢可自酇来同游灵溪石门双池等胜处某作六诗率张会川作 其六
|
李廌 | 宋 | 73 |
观吴正献真
|
李廌 | 宋 | 73 |
镜屏诗二首 其一
|
李廌 | 宋 | 73 |
和人寄寇昌朝韵
|
李廌 | 宋 | 73 |
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 其二
|
李廌 | 宋 | 72 |
啸台 其二
|
李廌 | 宋 | 72 |
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钟板盖唐人寺记字甚奇丽也
|
李廌 | 宋 | 72 |
壁间所挂山水图
|
李廌 | 宋 | 72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一
|
李廌 | 宋 | 72 |
关侯庙
|
李廌 | 宋 | 72 |
观出日
|
李廌 | 宋 |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