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崔先生所守甚高其为人表裏澹泊然其文晔如有自然之美可喜也因还其诗卷题其末
|
李廌 | 宋 | 46 |
题唐洲东寺访友人不值诗 其二
|
李廌 | 宋 | 46 |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其四
|
李廌 | 宋 | 46 |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其一
|
李廌 | 宋 | 46 |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 其七
|
李廌 | 宋 | 45 |
赵玿赴成都府广都县尉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为韵送之作八首 其六
|
李廌 | 宋 | 45 |
秋日杂兴 其二
|
李廌 | 宋 | 45 |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復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 其五
|
李廌 | 宋 | 45 |
己卯春许昌湖上酬王实仲弓作
|
李廌 | 宋 | 45 |
宿路北
|
李廌 | 宋 | 45 |
和次仲砚诗
|
李廌 | 宋 | 45 |
秋风
|
李廌 | 宋 | 45 |
范蜀公挽诗 其一
|
李廌 | 宋 | 45 |
范蜀公挽诗 其四
|
李廌 | 宋 | 45 |
范蜀公挽诗 其九
|
李廌 | 宋 | 45 |
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廌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诗为贶因笋寓意且以为赠耳廌即和之亦以寓自兴之意且述前相知之情焉
|
李廌 | 宋 | 45 |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韵三首 其一
|
李廌 | 宋 | 45 |
题孔氏东园三首 其二
|
李廌 | 宋 | 45 |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其四
|
李廌 | 宋 | 45 |
和陈恬思其叔子思有书斋在山中二首 其一
|
李廌 | 宋 | 45 |
秋日杂兴 其八
|
李廌 | 宋 | 44 |
方竹杖和功远
|
李廌 | 宋 | 44 |
同张公硕梅耕道访董畸老郊居 其三
|
李廌 | 宋 | 44 |
秋菊
|
李廌 | 宋 | 44 |
秋晓
|
李廌 | 宋 | 44 |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其二
|
李廌 | 宋 | 44 |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一
|
李廌 | 宋 | 43 |
同仲宝风雨中过德麟留宿以夜未央为韵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韵 其三
|
李廌 | 宋 | 43 |
秋扇和之道
|
李廌 | 宋 | 43 |
续题郭功甫诗卷
|
李廌 | 宋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