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2025

朱熹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诗名 作者 朝代 热度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二
朱熹 149
题万安野馆
朱熹 149
芗林
朱熹 149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朱熹 149
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 其一
朱熹 149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一
朱熹 149
游昼寒以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
朱熹 149
云谷二十六咏 绝顶
朱熹 149
云谷二十六咏 北涧
朱熹 149
云谷杂诗十二首 值风
朱熹 149
云谷杂诗十二首 修书
朱熹 149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三
朱熹 149
暇日侍法曹叔父陪诸名胜为落星之游分韵得往字率尔赋呈聊发一笑
朱熹 149
九日奉陪高州史君莆阳别驾会稽丞公善化明府仲衡诗伯并屈子美元范二兄及郡中诸文武同登紫霄绝顶南望江湖北眺淮甸少快心目既归又得仲衡佳篇句法清丽情致悽惋三復不胜起予之叹谨次韵呈请皆赋之以纪一时之盛甚惠甚望
朱熹 149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江梅
朱熹 149
伏蒙某官宠示和陶见寄旧作伏读叹仰又感知待期许之意盖非一日率易次韵少见谢臆伏惟矜怜有以教之
朱熹 149
夜坐有感
朱熹 149
和戴主簿韵
朱熹 149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朱熹 149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温汤
朱熹 149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八
朱熹 149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一二
朱熹 149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吟哦室
朱熹 149
武夷精舍杂咏 隠求斋
朱熹 149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七
朱熹 149
题严居厚溪庄图
朱熹 149
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
朱熹 149
训蒙绝句 化二首 其一
朱熹 149
安溪书事
朱熹 148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兰涧
朱熹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