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仲缜尊兄对策南宫相顾田舍辄赋小诗攀饯行李
|
朱熹 | 宋 | 133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復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鹅湖寺和陆子寿
|
朱熹 | 宋 | 133 |
奉陪机仲宗正景仁太史期会武夷而文叔茂实二友适自昭武来集相与泛舟九曲周览岩壑之胜而还机仲景仁唱酬迭作谓仆亦不可以无言也衰病懒废那復有此勉出数语以塞嘉贶不足为外人道也
|
朱熹 | 宋 | 133 |
枯木次择之韵
|
朱熹 | 宋 | 133 |
莲花峰次敬夫韵
|
朱熹 | 宋 | 133 |
方广睡觉次敬夫韵
|
朱熹 | 宋 | 133 |
择之所和生字韵语极警切次韵谢之兼呈伯崇
|
朱熹 | 宋 | 133 |
次韵择之听话
|
朱熹 | 宋 | 133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过丰城作
|
朱熹 | 宋 | 133 |
次韵伯崇登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疏于此云
|
朱熹 | 宋 | 133 |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次林扩之开善避暑韵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次判院丈清湍之什
|
朱熹 | 宋 | 133 |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还字
|
朱熹 | 宋 | 133 |
次韵谒忠显刘公墓下
|
朱熹 | 宋 | 133 |
饮清湍亭石上小醉再登昼寒
|
朱熹 | 宋 | 133 |
奉酬圭父末利之作
|
朱熹 | 宋 | 133 |
再题吴公济风泉亭
|
朱熹 | 宋 | 133 |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一
|
朱熹 | 宋 | 133 |
游芦峰分韵得尽字
|
朱熹 | 宋 | 133 |
同丘子服游芦峰以岭上多白云分韵赋诗得白字
|
朱熹 | 宋 | 133 |
将游云谷约同行者
|
朱熹 | 宋 | 133 |
云谷二十六咏 南涧
|
朱熹 | 宋 | 133 |
彦集兄再适临汀惠顾蓬荜赋诗留别眷予良勤次韵祖行言不尽意
|
朱熹 | 宋 | 133 |
和喜雨二绝 其二
|
朱熹 | 宋 | 133 |
山馆诸兄共赋骤雨鹭鸶二绝 其一
|
朱熹 | 宋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