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武夷精舍杂咏 茶竈
|
朱熹 | 宋 | 139 |
武夷精舍杂咏 渔艇
|
朱熹 | 宋 | 139 |
题霜杰集
|
朱熹 | 宋 | 139 |
寄陈讲师
|
朱熹 | 宋 | 139 |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三
|
朱熹 | 宋 | 139 |
训蒙绝句 心有邻
|
朱熹 | 宋 | 139 |
训蒙绝句 浴沂
|
朱熹 | 宋 | 139 |
客舍听雨
|
朱熹 | 宋 | 138 |
宿篔筜舖
|
朱熹 | 宋 | 138 |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8 |
书事
|
朱熹 | 宋 | 138 |
挽刘宝学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8 |
夏日斋居得潮州诗卷咏叹之余用卒章之韵以纪其事
|
朱熹 | 宋 | 138 |
用西林旧韵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8 |
题画卷 范宽
|
朱熹 | 宋 | 138 |
次秀野韵五首 其三
|
朱熹 | 宋 | 138 |
再用韵题翠壁
|
朱熹 | 宋 | 138 |
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 其三
|
朱熹 | 宋 | 138 |
和秀野蕲簟之句
|
朱熹 | 宋 | 138 |
和秀野韵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8 |
次秀野杂诗韵 黄雀鲊
|
朱熹 | 宋 | 138 |
次秀野杂诗韵 槟榔
|
朱熹 | 宋 | 138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九
|
朱熹 | 宋 | 138 |
大雪马上次敬夫韵
|
朱熹 | 宋 | 138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
朱熹 | 宋 | 138 |
到袁州二首 其一
|
朱熹 | 宋 | 138 |
人言石乳洪羊之胜不及往游作此
|
朱熹 | 宋 | 138 |
不见梅再用来字韵
|
朱熹 | 宋 | 138 |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二
|
朱熹 | 宋 | 138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三
|
朱熹 | 宋 | 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