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2024

朱熹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诗名 作者 朝代 热度
次秀野春晴山行纪物之句
朱熹 261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五
朱熹 258
题谢少卿药园二首 其一
朱熹 256
芹溪九曲诗 其三
朱熹 250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三
朱熹 244
挽吴给事三首 其一
朱熹 242
择之诵所赋拟吕子进元宵诗因用元韵二首 其一
朱熹 242
熹伏蒙判院丈垂示用韵喜晴之句率尔奉酬伏乞笑览
朱熹 239
买船至演平拜建康刘公墓下遂入城假馆梅山堂感涕有作
朱熹 239
方池
朱熹 239
次二友石井之作三首 其一
朱熹 238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七
朱熹 236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一
朱熹 235
卓国太生朝 其二
朱熹 233
训蒙绝句 体认
朱熹 233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
朱熹 233
杂记草木九首 其六
朱熹 233
淳熙戊戌七月廿九日早发潭溪西登云谷取道芹溪友人丘子野留宿因题芹溪小隠以贻之作此以纪其事
朱熹 231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 其二
朱熹 231
招隠操 反招隠
朱熹 230
挽崔嘉彦二首 其二
朱熹 228
庐山双剑峰二首 其二
朱熹 228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二
朱熹 228
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敬夫春风楼韵
朱熹 227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九
朱熹 226
秋夕二首 其二
朱熹 226
读道书作六首 其一
朱熹 225
拟古八首 其一
朱熹 225
拟古八首 其二
朱熹 225
马上赠林择之
朱熹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