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送邵州判官往南
|
刘长卿 | 唐 | 232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 白鹭
|
刘长卿 | 唐 | 232 |
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
刘长卿 | 唐 | 231 |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
|
刘长卿 | 唐 | 231 |
龙门八咏 福公塔
|
刘长卿 | 唐 | 230 |
上阳宫望幸
|
刘长卿 | 唐 | 230 |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
刘长卿 | 唐 | 230 |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
刘长卿 | 唐 | 229 |
瓜洲驿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
刘长卿 | 唐 | 229 |
听笛歌
|
刘长卿 | 唐 | 229 |
登扬州栖灵寺塔
|
刘长卿 | 唐 | 228 |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
刘长卿 | 唐 | 228 |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
刘长卿 | 唐 | 228 |
送元八游汝南
|
刘长卿 | 唐 | 228 |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
|
刘长卿 | 唐 | 228 |
陪王明府泛舟
|
刘长卿 | 唐 | 228 |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
刘长卿 | 唐 | 227 |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
刘长卿 | 唐 | 227 |
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
|
刘长卿 | 唐 | 226 |
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
|
刘长卿 | 唐 | 225 |
别李氏女子
|
刘长卿 | 唐 | 225 |
别陈留诸官
|
刘长卿 | 唐 | 225 |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
|
刘长卿 | 唐 | 225 |
赠元容州
|
刘长卿 | 唐 | 225 |
关门望华山
|
刘长卿 | 唐 | 225 |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
刘长卿 | 唐 | 225 |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
|
刘长卿 | 唐 | 224 |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 一
|
刘长卿 | 唐 | 224 |
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
|
刘长卿 | 唐 | 224 |
湘中纪行十首 洞山阳
|
刘长卿 | 唐 | 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