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热度 |
---|---|---|---|
罪所留繫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
刘长卿 | 唐 | 172 |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
|
刘长卿 | 唐 | 172 |
送孙逸归庐山
|
刘长卿 | 唐 | 172 |
相和歌辞 从军行六首 五
|
刘长卿 | 唐 | 171 |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
|
刘长卿 | 唐 | 171 |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
刘长卿 | 唐 | 171 |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
刘长卿 | 唐 | 171 |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
刘长卿 | 唐 | 171 |
赠别卢司直之闽中
|
刘长卿 | 唐 | 171 |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
刘长卿 | 唐 | 171 |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
刘长卿 | 唐 | 171 |
送许拾遗还京
|
刘长卿 | 唐 | 171 |
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
|
刘长卿 | 唐 | 171 |
从军六首 三
|
刘长卿 | 唐 | 171 |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
刘长卿 | 唐 | 171 |
登余干古县城
|
刘长卿 | 唐 | 171 |
登吴古城歌
|
刘长卿 | 唐 | 171 |
春过裴虬郊园
|
刘长卿 | 唐 | 170 |
送行军张司马罢使迴
|
刘长卿 | 唐 | 170 |
寄灵一上人
|
刘长卿 | 唐 | 170 |
寻龙井杨老
|
刘长卿 | 唐 | 170 |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
刘长卿 | 唐 | 170 |
疲兵篇
|
刘长卿 | 唐 | 170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
刘长卿 | 唐 | 169 |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
刘长卿 | 唐 | 169 |
送李挚赴延陵令
|
刘长卿 | 唐 | 169 |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
刘长卿 | 唐 | 169 |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
刘长卿 | 唐 | 169 |
送友人南游
|
刘长卿 | 唐 | 169 |
湘中纪行十首 花石潭
|
刘长卿 | 唐 | 169 |